時光新聞/綜合報導
台灣位處板塊交界的地震帶,小地震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,但每過一段時間,就會發生致災性的大地震,奪去國人寶貴生命和避風港,因此,市面上賣屋廣告常見「免震建築」、「制震設計」、「減震住宅」等字眼,究竟「耐震」、「制震」、「減震」有什麼差別?消費者購屋時又如何確認建築物真能抗震呢?
「耐震」和「抗震」是一樣的意思,都是指當地震來臨時,這棟住宅對抗地表搖晃的結構能力,而想要増加住宅的耐震能力,通常採用的方法是「減震」和「隔震」兩種。
「減震」也叫「制震」,是在梁柱構架中裝設減震器,可幫助結構吸收約20%~30%地震能量,使建築在地震時晃動的時間縮短、幅度縮小;「隔震」也稱為「免震」,是在建築物和地面間設置隔震層,可隔絕60%以上地震波。
制震與免震的區別
制震/ 減震 | 免震/ 隔震 | |
設計位置 | 梁柱或結構體裡 | 地基與結構體之間 |
抗震方法 | 吸收地震能量加強耐震度 | 降低建築物搖晃程度 |
抗震設備 | 制震壁、阻尼器 | 隔震墊 |
抗震效果 | 能抵擋大部分的地震搖晃 | 能降低較大的地震搖晃 |
造價工法 | 工法單純,造價較低 | 工法複雜,造價較高 |
一般來說,標榜制震、隔震的建築售價都會較高,民眾不免會想知道自己的錢是否有花在刀口上,中洲建設黃瀚霆總經理提醒,如果建案有註明制震、防震字眼,表示建物有裝減震器,購屋者不妨要求建商提供證明文件。
921大地震之後,台灣的建築法規經過多次修改,普遍認為921之後建造的房子,都必須符合內政部營建署要求的住宅耐震結構標準,才能興建及對外銷售,所以購屋民眾不必擔心住宅的耐震度不足。正得建設黃鈴惠總經理認為,此種說法要能成立的前提是,「建商必須依法規建造沒有偷工減料」。
黃鈴惠總經理表示,建築物的耐震度與地基深度、改良基樁、加強鋼筋、混凝土用量、梁柱鋼筋綁法、重量計算等等因素息息相關,購屋者可向建商要求提供地質鑽探和土壤試驗報告書、施工照片或影片等資訊,以確保建築物的建造符合耐震設計規範。而造價也是可以分辨的方式之一,黃鈴惠總經理指出,「以目前的土地成本、建造成本,一戶造價超過100萬是最基本的」。
至於中古屋常見陽台外推,將室外空間變為室內空間;或頂樓加蓋、兩戶打通等二次改裝,是否會影響建物的耐震度?建案代銷公司智禾廣告黃煜智協理表示,如果是建商改裝通常都經過重量計算,比較安全無虞;但如果是中古屋,尤其是屋齡較高的房子,可能經過多次改裝,這時就要看這些改裝是否影響到房屋結構安全,像拆除結構梁柱或牆面,或改變室外與鄰戶的共用牆等,就要特別注意。
另外有人說,透天厝因為沒有挖地基,所以抗震度沒有大樓來的高?中洲建設和正得建設兩位總經理都說不一定,正得建設的黃鈴惠總經理表示,透天厝地基較淺,較不抗震,但如果使用筏式基礎或連續基礎建造,也可以達到一定的耐震性。屏東中洲建設的黃瀚霆總經理則指出,透天厝也可以安裝減震器,提升建築物的防震能力。
根據看房專業網站建議,購屋民眾選擇抗震宅,最好以下列5點為依據:
一、選擇2003年後興建的住宅。
921地震後申請建築執照興建的房子,已重新制定抗震標準,確實在設計規劃上提升相當的耐震力,基本能承受6級地震而不倒塌。
二、挑選信譽優良的建商。
品牌越大消費者越有保障。
三、避免挑選L、T、U型建築。
這幾種型態的社區一旦遇到大地震容易產生平面扭轉效應,應挑選對稱、方正結構,耐震性較佳。
四、抗震等級 免震>制震>耐震。
2000後申請的建照,都必須達到規定的抗震係數,應有其抗地震能力。為求更高的安全保障,制震、隔震規劃更提高抗震等級,可依個人規劃選配,最高抗震設備不等同有最高抗震效果,重點還是在合理的結構設計及施工品質,才是安全耐震的根本。
五、了解購屋地點的防震係數。
現行法規規定,一般大樓的耐震係數為0.23G~ 0.4G,可以承受5~6級的地 震搖晃即符合標準,看房記得要向建商詢問這個建案的防震係數。
台灣地震雖然頻繁,但致災型地震的發生機率並不高,只要建築符合政府擬定的規範,按圖施工不偷工減料,台灣九成以上地震都不會讓房子倒塌。
(封面首圖: 2016年台南維冠大樓地震倒塌,奪走115條人命。翻攝自自由時報)